首页>热点 > 正文

数据错位争议频发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将下线

时间:2023-06-09 11:23:23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535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庞华玮广州报道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即将下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证实,近日有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收到来自监管方面的通知,要求于6月份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接受采访的部分机构表示已按照监管要求落实,部分则表示将于近期落实。

近期“估算净值”与“实际净值”差距较大引发不少争议,部分基民质疑基金经理“偷吃”。

对于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的下线,业内看法存在分歧,有的认为有利于降低投资者质疑和行业健康发展,也有的认为减少了基民盘中观察基金表现的工具。

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将下线

近日有传闻称,基金公司直销和三方代销机构收到通知,要求下线实时净值估算功能。

多家基金公司与多家三方代销机构证实,确实监管要求下线实时估算功能。

有的表示已落实,有的表示具体落地时间或在6月16日。

6月8日,一家三方代销机构人士表示,“我们收到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的通知,并且已经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我们已收到当地证监局通知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值功能,从公司电商部得知蚂蚁、理财通等也收到了通知。”

所谓“基金净值估算”,一般是机构通过基金最近一次公布的季报/年报的持仓情况,根据一定算法来粗略估算基金净值。不过,“基金净值估算”和“基金净值”有出入,有时差距还不小。

“净值估算”功能属于基金营销服务的一种创新功能,始于头部代销机构的尝试,后扩展到不少销售机构。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介绍,目前主要是三方平台和少部分基金公司直销平台有“净值估算”功能。

据格上富信产品经理张怀若介绍,基金净值估算由来已久,早已成为各大基金销售平台常见的一项数据,常与基金单位净值或业绩走势一起呈现,也属于投后管理的一种,目的是可以实时帮助投资者进行市场判断。

基金净值估值原本是各家销售平台的竞争点之一,基金公司自研的估值系统会被作为向外推介理由之一。

由于采用的算法不尽相同,各家基金公司和三方代销平台的基金实时估值并不一样,比如蚂蚁平台和天天基金平台,净值估算数据就有出入。

基金公司直销平台有的是使用天天基金、同花顺等的估值,有的则上线了自研估值系统。

以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A为例,6月8日收盘时,天天基金净值估算涨幅为0.10%,蚂蚁基金估算涨幅为0.46%,招商基金APP上的估算涨幅为-0.05%。三个平台的净值估算数据明显不同。

当日实际净值涨幅为0.20%。

一家近日下架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的机构相关人士向记者解释,“对于基金净值估算数据,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平台对于净值估算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也有所不同,再加上还有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估算的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基金净值的实际变化,会与实际净值有一定的差异。”

基金净值估算模型无法实时反映基金经理的仓位调整、基金投资标的变化、市场情绪等影响因素。而且在提供净值估算时,相关平台也会做风险提示,告知投资者估算净值仅供参考。

谁“偷吃”了收益?

基金净值实时估算服务引发了不少争议。

当“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差异较大时,不少基民质疑基金经理“偷吃”。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电商平台讨论区里面经常因为净值估算质疑和谩骂基金经理:当净值较估算少被骂“偷吃”了收益;当净值较估算多也会被骂影响他们操作。

基民不满的焦点在于“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有较大出入。

基金净值估算一般是由第三方平台结合基金产品过往公开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统计得出,不同平台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而基金实际净值是根据基金实际投资情况计算出来,经托管人复核无误后,由基金管理人公开披露。

基金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准确反映净值的实际变化,主要是两大原因:

一是基金产品的实际运作会根据市场、板块、公司经营及发展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而净值估算并没有将基金所有的资产考虑进去。比如,基金的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股,而这前十大的资产总和有可能会很低。

二是基金仓位变化。比如在上个披露日和今天这个时间段中间,基金经理可能已经调仓换股;或者最近市场比较火热,尤其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热门基金,成千上万的客户买入,大量资金申购赎回,基金经理的仓位可能被动产生变化,可能需要预留现金等等。

“如果实际净值低于了估算净值,会给客户服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的信任,也增加了投诉的概率。”张怀若说。

张怀若表示,提供基金实时估值的好处是,基金净值估算数据可以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分析基础。基金净值估算数据是盘中实时提供的,相较于只在盘后较晚提供的基金实际净值来说,净值估算数据有较好的时效性,投资者在盘中就能观测到各个基金的估算涨跌幅。

“坏处就是这个数据往往根据最新披露的季报年报数据进行估算,距离披露时间越长,数据上越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导致准确度有待验证。”张怀若说。

“监管没有解释为什么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算。”一家接到通知下线基金实时净值估算服务的第三方平台的人士告诉记者。

一位基金人士分析,监管要求基金实时净值估算下线的主要原因或是实时估算更多依靠上季度公开持仓和计算模型推算,与真实净值存在差异造成争议,且净值估算使投资人对当日涨跌幅产生具体的心理预期,易产生失落感和服务投诉。同时该功能吸引投资者不停查看基金估算实时走势,投资者更容易加大情绪波动,产生追涨杀跌的非理性交易行为。这与监管方提倡长期持有基金相悖。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实时估算被要求下线,是因为该功能需要基金公司提供实时持仓数据,涉及数据合规和数据差异两大问题。

分歧焦点

基金业内为下架基金净值实时估算功能一事仍存在意见分歧。

支持下架的一方认为,有利于降低投资者质疑和行业健康发展。

博时基金表示,从实时估值的潜在不利影响方面来看,实时估值一是具有滞后性,目前销售机构的实时估值主要基于定期报告披露持仓,结合证券行情测算,由于定期报告披露一般具有滞后性,基金经理定期报告后的调仓无法通过现有实时估值方法测算出来。

二是具有误导性,技能投资者容易根据预估净值进行交易行为,实际基金管理人披露净值与实时预估净值很可能存在偏差,容易误导投资者,也不符合基金申购赎“未知价”的理念,容易误导投资者;

三是不利于鼓励基金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行业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实时估值容易引起投资者短视行为,进行频繁交易带来交易成本激增和市场波动影响。

“按照监管规定的方式进行净值正式披露,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投资者质疑和行业健康发展。”博时基金指出。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基金净值实时估算下线会减少渠道端的服务压力,基金实时估算没必要。“你在盘中去估算干嘛?开放式的基金不能实时交易,只能每天买和卖。”

但基金业内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一位基金人士表示,基金净值估算本来就是各平台提供的一个参考服务,基金要走向透明开放,取消净值估算好像更不透明了,站在基民的角度,减少了一个盘中观察基金表现的工具。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样做的结果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信息不对称会更加严重。或许第三方平台以后会提供付费使用的净值估算功能。

一位投资者表示,基金实时净值估算功能对于不少投资人还是有帮助的,没有必要下线,毕竟开发系统也做了不少的投入。

“基金投资理念倡导的是长期持有,基金净值估算可能会使投资者对基金的涨跌幅产生一个具体数值的心理预期,误导投资者根据短期的走势或波动进行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加大投资者的情绪变动,因此,应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让投资者明白,判断一个基金的好坏,不能仅仅看短期的走势或波动,关注一个每日变化且并不准确的数据,而是应该理性投资,培养耐心和坚定的长期观点,避免受到短期情绪的干扰。”上述三方平台人士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