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时间:2022-05-22 15:09:45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2090   

农业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如何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本期邀请四位专家共同探讨

圣体

许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保险覆盖率和承保率都有所提高。

主持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如何。

杨锐: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农业保险的实践和创新农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07年至2021年,农业保险标的由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能繁母猪增加到种植,养殖,林木等16个大宗农产品和地方优势农产品农作物播种面积覆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以上,玉米,水稻,小麦平均覆盖率超过70%参保户数从5000万户增加到1.88亿户,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4亿元增加到976亿元,相应的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从1126亿元增加到4.72万亿元,对农业GDP的保障程度从2.31%提高到33.40%风险保障领域从关注生产风险扩展到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重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纳入保险责任范围2019年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农业保险通过扩面,增品,提标,保险体系趋于完善,保障水平和重要农产品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

中央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逐步加强财政部多次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和作物,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调整补贴比例2021年12月,财政部修订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从2022年起,将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补贴比例从35%提高到45%,将中央财政保费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研究和开发农业保险巨灾,气象指数和作物损失评估模型,帮助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的准确性颁布三大粮食作物成本保险行业示范条款和三大主粮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等,促进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建成了县支公司+三农服务站+农村协管员三级农业保险基层网络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和99%以上的乡镇保险机构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常态3S技术,无人机,移动设备终端等数字化技术在标的核定,定损准确率等方面提升了农业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包括:要素保险,如农机保险,大棚保险,养殖保险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险种,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保险成为农民融资增信的重要工具,保险类,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涵盖农产品种植,流通,餐饮等环节的责任风险,保险+衍生产品,如保险+期货,保险+期货+订单等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综合保险,如家庭农场综合保险,一揽子覆盖家庭农场多个养殖业的生产风险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有待完善仍以生产环节物化成本保险为主,保障水平低,险种少对于新型经营主体来说,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保险难以满足需要二是农业保险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不足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保监,林草,保险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推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与其他农村金融和支农惠农政策有机融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农业保险教育薄弱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普及保险知识,加强对农业保险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保险工作对于农民来说,要通过保险培训和服务,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和保险意识同时,要加快培养专业跨学科,复合型的保险技术人员

加强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

主持人:发展农业再保险的意义是什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龙文军:建立中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意义重大一是完善农业保险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农业再保险的发展为农业保险的直保机构提供了再保险保障,弥补了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农业保险管理体制的不足,对有效缓解直保机构的承保压力,稳定基础农业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国家加强农业保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家喻户晓伴随着直接保险业务的扩大,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通过再保险体系为农业保险直接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指导

我国农业再保险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从我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的商业化,一些地方的共保探索,地方财政购买国际再保险,到中国农业再保险共同体和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现在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农业保险管理体系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开业目前已与35家农业保险直保机构签订再保险规范协议,再保险20%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约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稳定农业保险直保机构赔付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的主渠道,成为服务和推动农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在应对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提供了及时快速的再保险赔付,有效缓解了直保机构对农业保险的赔付压力,充分保障了投保农户的利益

农业再保险管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技术支持系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农业再保险需要强大的数据系统,涉及农业,气象,国土,林业等多个部门这些数据的获取,整合和应用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系统来支撑一些大规模的灾害需要利用卫星数据,只有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成本非常高再保险系统迫切需要协调这些可以共享的数据

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伴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再保险公司看到了市场潜力,国外再保险巨头纷纷利用WTO规则抢占中国农业再保险市场对于中国的农业再保险公司来说,面临一定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由于我国国内再保险承保能力暂时无法承担全部农业再保险业务,还需要国际再保险公司的参与,通过学习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新理念和新经验,在竞争中提高经营能力

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再保险的发展。

出台农业再保险监管措施并完善农业再保险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农业再保险的特殊性,加快出台农业再保险业务监管办法

加强共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国家层面,推进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基于此,再保险公司建立了科学的保险费率设定和动态调整机制,为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补贴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提升再保险公司管理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再保险人和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再保险的经验,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权威可靠的数据平台,提高再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主持人:保险+期货模式相比传统农业保险模式有哪些创新和升级。

王国军:由于保险标的的生物特性,农业保险更容易遭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国内外实践证明,在政府补贴一定比例的农业保险费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对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是可以承受的,但市场风险往往超过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涉及市场风险的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的产品创新也因此裹足不前,无法满足农场和农户日益增长的对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的迫切需求

保险+期货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实践的有益探索出现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连续六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保险+期货的农业保险模式,是指保险机构和期货公司以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期货合约为保险标的,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投保人根据自身需求向保险人购买同时,保险机构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看跌期权转移自身风险,期货公司最终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形成风险分散闭环通过保险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强强联手,进一步激活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推动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实现各参与方的互利共赢

2015年8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大连市分公司分别与北京贾伟集团签订300吨鸡蛋价格保险合同,与金州义县桂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义县华茂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800吨,200吨玉米价格保险合同,与新湖期货公司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开启破冰之旅随后,2016年8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糖棉试点,2017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天然橡胶保险试点,2019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糯米保险+期货试点,郑商学院于2018年,2019年和2021年推出了苹果,红枣和花生试点品种2021年生猪期货推出后,30余家期货公司联合9家保险公司,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推出86个生猪保险+期货试点,覆盖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25个省区

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对保险+期货模式给予极大支持根据商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保险公司联合期货风险管理机构开展保险+期货试点930家,惠及全国27个省份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期货机构在贫困地区实施保险+期货项目超过600个,名义本金合计188.3亿元

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保险+期货产品线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大商所保险+期货试点聚焦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大商所投入补贴资金约1.6亿元,鼓励保险+期货模式创新2019年,大商所投入1.7亿元支持农民收入保障计划2020年,大商所设立了全国52个贫困县挂牌督办专项项目安排,投入资金约5200万元郑商所对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扶持情有独钟广西白糖,新疆棉花,陕西红枣是其保险+期货支持的重点2020年,郑商所推出3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上期所保险+期货试点在云南,海南天然橡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为海南,云南两省25个县近20万吨橡胶提供了风险保障

大商所,郑商所,上所保费补贴的大量投入虽然是我国目前保险+期货模式的优势,但也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保险+期货过于依赖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保费补贴一旦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保费补贴政策发生变化,保险+期货模式将不可持续即使未来三大商品交易所保费补贴不减少,过度依赖商品交易所补贴的保险+期货模式也无法满足农业领域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价格保险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保险+期货的参与者之间构建公平合理的权责机制,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商品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赢格局,是一个值得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研究的紧迫课题。

增强农业保险支持能力。

主持人:如何补齐短板,充分发挥保险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张桥:提高初级产品保险水平确保初级产品的供应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一是积极推进粮食作物高额安全保险试点系统总结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益保险试点经验,扎实推进扩大试点范围试点省县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将试点绩效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二是加大对豆油作物保险的财政支持以东北,黄淮海等地大豆优势产区为重点,推进大豆保险扩面升级,加大保险对大豆,玉米等新型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帮助大豆油料作物增产扩种三是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根据当地农产品风险特点,开发新险种,纳入政府以奖代补政策的保险覆盖范围,促进蔬菜,蛋,肉,奶等民生产品价格稳定和供应

推进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工作我国农业生产风险评估和保险费率区划滞后,造成了农业保险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高赔付,高成本等问题建议,在工作过程中,首先以三大粮食作物全成本收益保险试点的险种为重点,在2022年底前完成试点省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风险区划图和基准费率表,并应用于农业保险产品的定价和保费补贴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生产风险评估和全覆盖在工作精度方面,原则上将农业生产风险评估和保险费率区划的空间单元落实到县级层面,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扩展到乡镇层面

加快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建设当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旱涝灾害频发,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压力明显加大建议加快国家农业保险巨灾基金的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直接保险,再保险,巨灾基金,应急融资的多层分散模式,完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全国统筹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提高国家和地区层面应对极端和极其严重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工作机制保障,组织设计农业保险巨灾基金运行机制和运营管理

加大现代科技在核保理赔中的应用承保不规范,定损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参保农民的获得感和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农业保险精准承保和理赔,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农业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加强农业保险相关数据共享打通国内卫星遥感,土地权属,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和保险业务数据共享服务渠道,降低农业保险数据获取成本,加快农业数据与农业保险业务深度融合制定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科技应用标准编制农业保险科技应用的标准检验,损失判定,产量测算等相关技术规范,统一规定科技应用的技术流程,抽样规则,技术指标,成果形式和精度要求,确保遥感等科技评估成果的稳定可靠建立农业保险损失核查委员会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的农业保险损失核查委员会,对意见分歧较大的遥感评估结果进行核查同时,组建第三方专业技术鉴定机构,接受政府审定委员会的委托,对科技公司或保险机构做出的农业保险损失评估结果进行技术验证

强化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农业要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需求,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从服务一产业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建议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全局角度把握农业保险,提供覆盖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特色保险服务鼓励保险产品创新,针对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的新风险,新需求,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如农产品储运保险,土地流转保险,电子商务保险,乡村旅游保险等,确保产业链畅通,产业融合增加农业保险+服务供给,推动农业保险与担保,信贷,期货等金融工具深度融合,提升保险金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