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五项新举措京津冀跨境贸易进阶
时间:2023-09-05 10:14:15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9623
继拿下1045亿元大单之后,京津冀贸易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9月4日,在2023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论坛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到2021年,京津冀三地进出口合规时间压缩187小时,减少了73%;进出口合规成本也降低了755美元,下降54.4%。随着京津冀“铁三角”跨境贸易便利成效初显,京津冀海陆空口岸协同发展也被按下“加速键”。论坛中“五项新举措”的发布也意味着,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755美元
对于大部分跨境贸易从业者来说,“跨境贸易便利化”这个指标并不陌生。该指标作为世界银行十大营商环境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单证的合规时间和成本、边境的合规时间与成本等内容,是衡量地区对外贸易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共同做好世界银行跨境贸易评价工作,2018年以来,京津两市建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联合领导小组,组建联合工作专班,每年召开各种调度会50余次,统筹推进京津跨境贸易改革。
在京津冀三地共同的努力之下,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推出了多个机制促成三地协同营商:围绕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签署《京冀口岸合作框架协议》,与京唐港建立口岸数据合作、三地口岸管理部门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落实《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京津冀口岸合作框架协议》等。
与此同时,围绕着世界银行跨境贸易评价,京津联合发布8个公告,推出148项改革创新举措, 这也让世界银行跨境贸易评价的进出口合规时间、合规成本大幅降低。根据论坛披露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京津冀跨境贸易的进出口合规认证时间压缩了187个小时,减少73%;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755美元,下降54.4%,中国跨境贸易评价排名由2017年的第97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56位。
而在北京地区,2022年,北京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76.17%、92.76%。与此同时,今年1-7月,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值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实现进口、出口双增长。
在企业实践方面,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服务平台已实现用户体系互认。这也意味着,北京、天津、河北的企业可以使用标准版账号在京津冀任意一个地点登录,通过“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栏目,来使用包括北京空运国际物流应用、天津海运国际物流应用和河北铁运国际物流业务等在内的服务。
京津冀海陆空口岸协同加速
作为跨境贸易的关键物流运输节点,港口和机场对于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据了解,近几年天津港正不断完善内陆服务网络,已在京津冀地区设立40余个直营店和加盟店,在北京CBD设立“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畅通天津港雄安绿色通道,做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
北京、天津不断发力之外,河北港口集团也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14个内陆港。除此之外,河北港口集团还在北京平谷马坊成立“唐山港平谷内陆港” ,并在北京首发物流枢纽成立“曹妃甸港北京首发内陆港”。
航空物流方面,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形成“双枢纽”空港格局,滨海机场、正定机场优势互补,“三地四场”的格局协调,共同促进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在港口、航空物流加码“铁三角”贸易发展之外,“轨道上的京津冀”取得了建设新进展。京津冀先后开通了“天津港-北京平谷马坊”海铁联运专线和中欧班列、“天津新港-北京大红门”海铁多式联运班列,并开通了“京唐港-东南亚”“黄骅港-日本”“黄骅港-俄罗斯远东”航线。
“目前,津冀海港正在加速构建世界级港口群。京津冀‘三地四场’空港将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在论坛中表示,将持续深化京津冀海陆空口岸协同,大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京津冀高水平协同对外开放提供强大动力,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中,京津冀三地还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自贸区智库联盟,推动深化改革、协同开放、政策互动。建成全国唯一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大兴综保区,实施“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监管新模式。
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已经通过评估验收,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和模式;天津临港综保区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氢能等标志性产业链,为做大做强海工装备、粮油加工等优势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河北的雄安综保区也发挥京津科技资源优势,正在着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再推五项新举措
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的京津冀区域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也为了给建设现代化首都经济圈统一大市场和协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在论坛中发布了五个方面协同改革创新举措。
首先是成立“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推动三地口岸营商环境改革。 其次是三地协同,迎接世行国际贸易评价。李燕凌表示,鉴于京津冀同属华北片区,建议共同研究世行指标体系,共同开展企业培训,打造区域协同迎接世界银行国际贸易评价的典范。
“第三项举措是要推动建立京津冀口岸通关物流服务质量‘同事同标’。” 李燕凌表示,接下来,要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双枢纽”空港通关物流服务质量标准,推动“三地四场”建立统一、规范的通关物流服务质量标准,推动天津、河北建立统一、规范的海港口岸服务质量标准,并协同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同事同标”服务。
第四项举措,是协同开展跨境贸易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李燕凌指出,目前,北京已经依托“单一窗口” 建立了评价信息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正在推进企业协同应用。希望天津市、河北省与北京市协同建立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加快发展。
“最后一点,也就是第五点,是推进三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共享共用。 ”李燕凌表示,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功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借助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加快推进三地“单一窗口”与海陆空口岸通关物流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通关物流状态信息可视化查询。
信息化赋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打造京津冀跨境贸易全产业链信息云平台……“只有切实提升进出口企业的贸易预期,京津冀跨境贸易的营商环境才能够看到更直观的发展与改变。”李燕凌说。